——辽宁本溪发展林业促农致富系列报道之一中国绿色时报10月27日报道森林进城、林权到户,本溪人欢天喜地,但问题接踵而来:树木不让砍,林地不让动,农民致富靠什么?答案是林地经济。本溪市林业局纪检组长、市创森办副主任邴忠友说,无论是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,还是稳固林改成果,推广林业技术、发展林业产业都是重中之重。2008年,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76.24亿元,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到3695.31元,占总收入的比例高达59.95%。
本溪市下辖的本溪满族自治县有30万人口,其中20万是农民,大部分人都依靠林子生存。在这里,林业不仅是政府的德政工程,更是民生工程。
随着林业技术的推广,本溪县林业惠农能力日益增强。以人为本抓服务1997年,本溪县林业技术推广站成立。其目的之一,就是想让“窝”在高校师生、科研人员手中的林业技术能快速推广给林农。
当时谁也没有意识到,林业技术推广站的成立,使一扇财富的“大门”轰然开启,先后帮助扶持4000余户农民走上了林业产业致富路。林业技术推广站共有18人,曾被评为“国家林业局科技服务林改先进集体”。
为适应工作需要,站里定期对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培训,并通过与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,不断给技术员充电。18个人要服务好20万林农,明显力不从心。
于是,推广站建立起一支新队伍:一村一个专职林业技术员。在本溪县,一个村几百户人家,林地最多的能有四五百亩,技术员的责任大、任务重,但他们都是经过公开的考试选拔,技术上不掺假。林业技术推广站先后举办县、乡、村三级林业技术培训班,直接培训农民9500人次;累计发放林农实用技术丛书8000余册、光盘1500余张,间接培训农民逾万人。
立足实际抓科研2006年,为服务全市林业发展,本溪市在辽宁省率先制订科学营林意见,用《森林经营及产业发展方案》规范了7种重点森林经营模式。在本溪县,林菜复合经营的套种模式最受欢迎。
林,一般是干坚果林;菜,一般是当地的野菜。较常见的是红松与刺龙芽的立体经营,长、短期效益相结合。
天然红松通常要20年左右结果,本溪县林业技术推广站通过嫁接,将红松结果年限提前了7年~8年。目前,全县红松嫁接技术已经推广5000亩,每年都有100户~200户林农加入到掌握这项技术的行列。除了红松嫁接,榛子平茬复垦技术也是个香饽饽。
复垦就是采用轮伐的模式,在挂果前将野生榛子树的枝桠砍掉一半,供其休养生息,来年再伐另一半。据统计,采用复垦技术后,一亩地最多可产100公斤榛子,价值4000元,而没有复垦的一亩地也就能产30公斤左右。
现在,本溪县正在研究榛子蘑项目,已实验近15亩,明年就将出结果。如果投入小、易推广,林业技术推广站就要马上争取政策。一边研究、一边推广、一边争取政策,以便快速惠农。
精心培育抓示范2006年至今,省、市、县三级财政已为本溪县的林业技术推广投入了900万元。将这个数字平摊给20万林农,一个人分不了多少,但已培植了不少林业产业大户,并带动一些村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。本溪县城沟村韩勇、王鑫二人是当地有名的创业夫妻档。2000年,韩勇、王鑫从附近的村子里承包了2000亩荒山,在林业技术人员的建议下全部种上了红松嫁接苗。
树是种上了,但种植红松周期长、见效慢,资金实在难跟上。2002年,夫妻二人又找到了林业技术推广站。
这一次,技术员建议他们在林下套种刺龙芽,以短养长。参加过几次林业技术培训后的王鑫在技术员的帮助下,探索出反季节无公害刺龙芽种植技术。别人家的刺龙芽都是露天种,春天出芽,卖10元/公斤;王鑫家的刺龙芽却住进了温室大棚,冬天出芽,卖60元/公斤还供不应求。
每年春节前半个月,2000公斤左右的刺龙芽就被抢订一空。仅这一项收入,就足以满足种植红松一年所需开支。后来,王鑫夫妇又承包了千余亩荒山种植红松,预计挂果后,年收入可达300万元。
眼看着王鑫夫妇的日子越来越红火,几个给他们打了几年工的同乡也决定自己干。如今,仅在城沟村,就有十来户农民发展起红松套种刺龙芽。在本溪县,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。
千亩药材基地大户李宝库,林蛙半封闭养殖大户孟庆成,林下参大户谢庭库……他们不仅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亮点,还发挥着带动作用。
本文来源:J9九游会-www.omotesando-lounge-party.com